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没过几天,方敬文突然出现在孝天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T恤衫,牛仔裤,皮凉鞋,脖子上还吊着部“海鸥牌”照相机。他一进宿舍门,就嚷嚷着要给舅侄女照相。

方红梅自然非常高兴,忙着给女儿换衣服,系红肚兜。

敬文如专业摄影师一般,不停地发着指令。一会儿让欣欣躺着,一会儿让欣欣靠在被子上坐着,一会儿让大人抱着,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

他端起照相机,调焦距,调光圈,咔嚓咔嚓地拍了十几张,直到胶卷全部用完才停止。

照完相,敬文才告诉姐姐和姐夫说,高考分数已经出来了。

“你考了多少分?”方红梅王加根异口同声地问。

“四百七十六。”敬文有气无力地回答,接着又补充道,“二姐考了四百二十四。”

这么少?王加根和方红梅都有点儿失望。

与去年相比,敬文虽有进步,但这个分数,恐怕达不到大专录取分数线,过中专线都够呛。腊梅则落选无疑,一点儿希望都没有。

方红梅又问:“什么时候划分数线?”

“估计要到七月底。”

方红梅的心情有点儿沉重。她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敬文能过中专录取分数线,多少给父母一点儿安慰,为家里减轻负担。如果今年敬文和腊梅两个人都考不上,会是怎么一种情形,她连想都不敢想。

腊梅高考结束就离开孝天城回方湾了。

她还不知道高考成绩,要是知道是这么个结果,该会有多么难受啊!中考两次落选,加上这次高考失利,接二连三的打击,她能够承受得起么?

方红梅想起可怜的妹妹,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儿。她已经做好打算,面授学习一结束就回娘家,和父母商量,看腊梅下一步怎么办。

敬文从裤袋里掏出一串钥匙递给王加根,同时告诉姐夫,他和何苗离开牌坊中学那天,因为没有找到炊事员小肖,就把电视机送到部队抽水房,托付给广广黄了。

“怎么能够这样呢!”王加根一听就急了。

他知道,广广黄是个电视迷,平时经常到牌坊中学蹭电视看。电视机交给广广黄,他肯定不会转交给肖金平。如果长时间放在部队抽水房,弄丢了怎么办?就算丢不了,要是弄坏了怎么办?

敬文办事太不靠谱儿了,总是让人不省心。

他真想马上回牌坊中学一趟。除了不放心电视机,他还担心通往后院子的门没闩好,怕小偷进家里。可是,他这一走,欣欣怎么办?气温这么高,大人都热得受不了,他总不能带着女儿跑来跑去吧。

唉,反正红梅面授没几天就结束了。等面授完了再说吧!但愿这几天家里没什么事,电视机也完好无损。

敬文吃过午饭就走了,说是准备回方湾,找几个结拜兄弟玩儿。

方红梅躺在床上午休。

王加根就抱着欣欣出门下楼,到学院操场的树荫下,开始他的唱歌“引睡”工作。来地区教院快一个礼拜了,他基本上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虽然忙碌,但很有规律。他觉得,在这里面授学习和生活对方红梅是有好处的。

在牌坊中学的家里,方红梅每天起床、睡觉、吃饭都没个钟点儿,总是衣冠不整,搞得邋里邋遢的。地区教院这里有医务室,打针吃药也方便。没有电视机的诱惑,不再记挂着考试,不用五更半夜看书,家务事也少多了,能够保证她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王加根惊喜地看到,老婆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比前段日子强多了。这是比什么都让他高兴的事情。尽管当“男保姆”的日子忙碌又单调,除了弄孩子,其他什么事情都干不成,但他还是情愿在这里多呆些时日。欣欣熟睡之后,他还能抽空看看书,或者安静地坐着,信马由缰地胡思乱想。

他想得最多的,当然还是家庭、事业和前途。

参加工作已经整整四年了,结婚成家,又有了孩子,但他的工作和生活,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依然是中专文凭,依然在一所偏僻落后的农村中学教书,依然没有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没有见到明显的成效。

自学考试专科段的课程还剩最后三门,下半年正好全部开考,他已经全部报考了。如果不出意外,他有望今年毕业,成为HUB省首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毕业生。即使这三门课程不能一次性合格,也没什么关系,明年再补考一次,只不过晚一年拿文凭而已。

眼下最让他焦虑的还是写作。

残酷无情的退稿,一次又一次失败,几乎让他心灰意冷。发表文章怎么就那么难呢?未必他真不是搞写作的料子?他如此执着地“在一棵树上吊死”,是不是有点儿不识时务?

编辑部越来越注重报刊的发行量和经济效益。不少纯文学报刊都向通俗读物转型,用胡编滥造的武侠传奇和色情作品,来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那些坚守“阳春白雪”的报刊,也开始用举办写作培训班和举行文学作品大奖赛的形式捞钱。文学产业化(实际上就是商品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几乎是不可逆转的。

国家邮政部通告,自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起,各类稿件作为信函交寄。也就是说,投稿再也不能享受免费午餐了,必须与普通信函一样付邮资。对于王加根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如果他继续痴迷于文学,每年邮寄稿件的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读着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王加根常会感叹自己浅陋,知识贫乏,脸红自己眼高手低,还总是怨天尤人。有时,他告诫自己要潜下心来,夯实基础,可一味地看书,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名著中走马观花,又有什么用呢?衡量一个人文学水平高低,不是看你读了多少本书,而是看你写出了什么。因此,他有时想读书,有时想写作。读读写写,就是见不到成效。

为什么自己写的东西入不了编辑的法眼?仅仅是因为社会风气不正么?几年努力,他觉得自己在写作技巧或者说艺术性方面有所进步,但选题立意却是致命的短板。有一位热心的编辑曾亲笔来信,告诫他,作者应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社会的高度,用历史的眼光去观察现实。要胸怀世界,放眼全球,国事、家事、天下事都要关心,尤其要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和疾苦。

他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

整天关在十几亩面积的牌坊中学,接触的就那二十几个教师和几百名学生,提笔总离不开自己的小家庭,跳不出个人的小圈子,能写出什么像样的作品?

太难了。为写作而写作,为文学而文学,只能钻进死胡同。要提高站位,就必须深入生活,多接触群众,多了解社会。

受这种意识的驱使,这天方红梅去上课之后,王加根突然想去马静家里看看。他知道马静住在地区教院校园里,就在他们身边。可是来这么些天了,他一直没有去拜访过。

王加根抱着女儿,锁好宿舍门,前往地区教院的教工住宅区。

教工宿舍楼外观比较漂亮,但进楼之后的环境却不敢恭维。宿舍楼住房结构并非单元间,而是筒子楼,与他那年在徐磊他大伯家里见到的情况差不多。各家各户都在楼道里做饭,因此,每一层的过道走廊都如杂货摊一般凌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呛人的油烟味。

二楼右拐最里面的一间屋子就是马静家。门口照例摆放着蜂窝煤、煤炉子、碗柜和锅碗瓢盆。

门开着。


页面连接:http://www.wtbuzsb.com/txt_0_xzsyz/ueswuewi.html

搜书网 桃花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啃书网墨香阁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