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改用燃煤做饭后,王加根每天都得淘神费力地生炉子。

把学校废弃不用的课桌和板凳,以及捡回来的枯树枝,用斧头剁成小木条或小木块,用旧书旧报纸引火,木柴在蜂窝煤炉膛里熊熊燃烧起来之后,再拿火钳把煤球往炉膛里面添。煤球填满炉膛之后,摇着蒲扇,对着炉子的进风口不停地扇风。

烟雾袅绕,熏得他眼泪直流。

有风的日子,他就把煤炉子提到操场边的走道上,让进风口对着风来的方向,省去人工摇扇子的力气。

阳光明媚的正午,或者夕阳西下的傍晚,在火砖头铺成的甬道上,一个半米来高的绿皮蜂窝煤炉,袅袅地飘散着乳白色的烟雾,成为牌坊中学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炉子交给了“风神”,并非百事大吉,王加根还得时不时地去瞅一瞅煤是否点燃。如果煤球身上冒出蓝色的火苗,说明成功了。要是煤球依然是黑的,或者煤身上仅有微弱的红光,那就得从头再来。因为煤球掺土太多,或者煤炭品质不好,生炉子中途熄火是常有的事情。王加根已经习以为常。大不了多费点儿柴禾和纸张,多花点儿时间。

这算个屁呀!最让他感到为难的还是买煤。

生活用煤供应指标“当季有效,过期作废”,他每个季度都得去花园镇煤球厂买一次煤。一个季度的供应煤四百二十斤,自行车是无法运回的。一旦起心买煤,他首先就得关注天气预报,确认有晴好天气之后,再去邹肖村农民家里借板车。

通常情况下,必须提前一天把平板车借好,停放在校园里。因为买煤必须大清早出发,尽量去早一点儿。去晚了,排队的人多不说,还很有可能轮不上自己,煤球厂关门下班了。

拖平板车必须绕道花园铁路技校,到官塘附近并入孝花公路,经过京广铁路线花园北道口,再才能进入花园镇中心,有七八里路的样子。牌坊中学地势比较高,从花园镇回学校的路上,有好几个上坡道,必须有人推才行。所以,买煤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每逢这样的日子,王加根和方红梅夫妻俩总是一同上阵。

煤球厂八点钟开门。他们一般是凌晨五点多从牌坊中学出发,拖着空板车到达煤球厂时,六点半左右。但此时,煤球厂大门口的板车、手推车、三轮车已经排成了长龙。一看到那阵式,他们就特别灰心,真想打道回府。但改日再来又得重新走那么远的路,又得去找其他教师调课,又得去借平板车。麻烦不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好天气。

横下一条心,等吧!

花园镇煤球厂有两部蜂窝煤机,进入厂区后,买煤的人会自动地排成两列。当然,也有遇到一部机器出故障、罢工停摆的时候,两列队伍自动地重新并成一列。为了抢占比较靠前的位置,或者遇有不守规矩的人插队,就会发生争吵、对骂,相互推来搡去,甚至大打出手,上升为流血冲突。

王加根和方红梅属于遵纪守法、遵规守矩的好公民,他们总是老老实实地排队。往前面看了看,似乎也秩序井然,只是队列挪动的速度比较慢,每辆车主买煤的数量又特别多。王加根前去探个究竟,这才知道,前面排队的人手里,往往拿着好几家人的煤票。一个人排队,买好几家的煤。结果,还没有轮到他们,就到了中午十二点,煤球厂要下班了。蜂窝煤机的轰鸣声戛然而止,没买到煤的人被赶出厂区,不得不到大门口重新排队。

可以想见,他们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回家是不可能的。如果回去吃了午饭再来,这一天绝对不可能买到煤。他们只能顶着炎炎烈日或者吹着凛冽的寒风,等候两个小时,待下午两点钟煤球厂再次开门。于是,王加根继续排队,方红梅去买馒头、花卷或者包子,充当午餐。

正常情况下,下午是能够买到煤的。当然,如果遇到蜂窝煤机出故障等特殊情况,又另当别论。买到煤之后,王加根如老牛般地在前面拉,方红梅躬着腰在后面推。回到牌坊中学时,早已是暮色四合。

为满足那些时间较紧或者性急顾客的需求,花园煤球厂备有一套比较“人性化”的处置方案:直接出售没有加工的散煤。

煤票只能按七折供应。也就是说,一百斤煤票只能买到七十斤散煤。煤球厂必须把本应掺入的泥土和水的份量计算在内。

王加根和方红梅遇到课程调不开,只能挪出半天时间买煤的时候,通常会接受这种“不平等条约”。散煤买回来之后,只能堆放在办公室门前的走廊上,用塑料薄膜盖住。等到周末休息时间,并且天晴的时候,再自己动手做成煤球。

这项工作可是高强度的体力活。

首先得借助铁锹、铁簸箕和塑料编织袋,把煤全部搬运到学校操场上。再到校园周边的田埂上挖泥土。用塑料编织袋把泥土运回,倒入煤炭中,用铁锹拌匀。然后,拎着塑料桶去部队抽水房门口提水。

接着就是和煤。和煤是有讲究的,先在拌有泥土的煤堆顶部扒个坑儿,倒入一两桶水后,等上十几分钟。水全部渗入煤堆后,再就用铁锹翻动。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和到如同黑色的泥巴状时,就可以动手搓成鸡蛋大小的煤球了。

煤球整齐地摆放在学校操场上,如同一片黑色的蘑菇。在阳光的照耀和烘烤下,煤球的身体开始变硬,颜色由深黑变成浅黑。到了傍晚,无论煤球干了与否,他们都得收回家里。因为谁也不知道晚上天气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突然刮风下雨,那就全泡汤了。

搓煤球靠手工操作,既耗费时间,又劳累人,而且手上的煤垢很难洗干净,特别是指甲缝的黑颜色,往往个把礼拜还难得褪尽。

生活经验比较丰富的宁海涛老师建议他们做煤饼。

用铁锹把和好的煤铲到操场上,拍成一块块“饼子”。正面晒干后,翻过来晒背面,然后就可以收回家里了。烧煤时,只需把煤饼敲碎,成为一小块一小块,也就类似“煤球”了。这种方法当然省时省力得多。煤饼又便于摆放,能够整整齐齐地垛成一堆,不象煤球那样稀里哗啦占好大一块地方。

再后来,邹贵州又向他们推荐了一种手工制造蜂窝煤的机器,俗称打煤机。打煤机一米来长,形状类似于车水的把手,下部有个圆柱形的铁模。把打煤机连续多次捅进和好的煤堆里,就像春节时农村打糍粑一样。待煤泥充分填满打煤机下面的铁模后,再提到操场的空地上,用脚把“蜂窝”蹬出来。

这种自制的蜂窝煤,与煤球厂机器制造的相差无几,甚至还要结实。但因为每做一个都得来回跑一趟,加上捅煤填模具相当费力气,做完四百多斤煤,王加根往往累得半死,几天都伸不直腰。

买煤和做煤的劳累和辛苦,真是一言难尽。

还有好几次,他们刚刚把煤做完,本来晴好的天气突然风云突变,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这时就必须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手忙脚乱地往家里抢煤,有时还不得不发动学生来帮忙。

今年暑假临近时,家里的蜂窝煤已经不多了,眼下已经快烧完。买煤又成了当务之急。但方红梅去了武汉,家里只有王加根一个人。

这事成上他的一块心病。

要不,找部队抽水房的广广黄帮帮忙?但跑一趟需要大半天时间,抽水房又不能长时间没人。让广广黄擅离职守,万一出了什么事情怎么办?部队的事情可不是开玩笑的,弄不好会毁了人家的前程。不行不行,这绝对不行!想都不该往这方面想。

去邹肖村找同事或者学生家长帮忙?为这事去麻烦别人,王加根又觉得不好意思。

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小姨子腊梅来到了牌坊中学。

腊梅说,假期一直在菜园子村家里。人多嘈杂,敬文三天两头带着他的几个结拜弟兄回来闹,吵得她根本就没办法看书。菜园子村又没有通电,晚上只能点煤油灯,太暗,烟子熏得人眼泪流,蚊子又多。方父方母让她来牌坊中学投奔姐夫。说这里环境好,没人吵,没人闹,又有电灯,她可以安心地温习功课。

“开学就该上高三了,心里还是有点儿慌。”腊梅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王加根自然非常欢迎。工资发了,手头有钱了,也负担得起小姨子在这里的生活费。要是腊梅早来几天,他还真有点儿尴尬和为难。


页面连接:http://www.wtbuzsb.com/txt_0_xzsyz/ueswuiru.html

搜书网 桃花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飞翔小说棉花糖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