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在我们的印象中,梁雯是个多情的女孩子,活泼开朗,大胆泼辣,特立独行,说话办事具有城市新女性的风范。而事实上,她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

梁雯的家在孝天市黄陂县山区的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农民。她有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相当长一段时间,家里是六个人过日子。直到她哥结婚另立门户,才分成了两个家庭。等哥哥嫂子有了孩子,已经分开的两家人实际上又合并到了一起——她侄儿是联系两家的桥梁和纽带。小家伙有时跟着爸爸妈妈,有时跟着爷爷奶奶,有时跟着叔叔姑姑,成了全家人的开心果。

梁雯打小读书就聪明,尤其是作文写得棒,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文在班上念。她在村里上完小学,在乡里读完初中,又到黄陂县城念高中。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考上了孝天地区师范专科学校。

在师专读书时,她爱好文学,经常到学校图书馆去看文学杂志和报刊。在《槐荫文学》上读到《男人的眼泪》这篇小说时,她是真的被感动了,情不自禁地给作者写了一封信……结果,就有了她与王加根之间那段叫人不好评说的交往。

梁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她的家乡黄陂县城里的一所中学当教师,但这丫头不喜欢教书,也不甘心一直呆在黄陂县这么一个小地方。她耐着性子在中学干了一年,就向校长递交了停薪留职申请,开始去外面闯荡。她先是到孝天城,后来又到WH市,换了好几个单位。毕竟是大专毕业生,她不肯放低身架,去干那些诸如端盘子、洗碗碟、摆地摊之类的营生,而把关注的目光一直盯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杂志社这些媒体单位。久经周折,她眼下供职于《青年世界》杂志社,岗位是编辑部的编务。

提起报刊编辑部,大家比较熟悉的职业是记者和编辑,那么编务又是干什么活儿的呢?说得难听一点儿,就是打杂跑腿的。收信拆信,登记来稿,将稿件分门别类送给编辑;根据编辑部领导的批示,给读者回信;邮寄样刊或赠刊,核算和邮寄稿酬;打开水,做清洁卫生,传电话,刻章子、印名片,去邮局发信,到银行取钱……

梁雯每天干的就是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事务繁杂,工作又不能量化,没办法定考核指标,职责范围也难以清晰地界定。有些本来属于发行部或广告部的事情,甚至一些领导个人的私事,别人都要她去干。她尽管心里不乐意,但又不敢拒绝。

《青年世界》杂志编辑部在武昌水果湖,而她的租住地在汉口香港路。工作单位与居住地相距好几十里路,来往不是很方便。

每天早上,她五点半就得起床。刷牙,洗脸,梳头,简单地收拾一下,自己在家里做早餐。填饱肚子后,就风风火火地出门。她一手拿着手提包,一手拎着公交车月票,加入到黑鸦鸦的挤公交的队伍里。路上要倒三次车,才能到达目的地。

上班铃声没响,就开始干前面列举的那些事情,一直忙到下午五点半,再往租住地赶。返程时正是下班高峰期,乘坐公交车的人特别多,有时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她的前胸贴着别人的后背,勉强保持身体平衡,手还得高高地举着手提包,因为里面装着需要回家整理的文件材料或者采访录音磁带。回到租住地,她自己动手做晚饭,草草地吃完,赶紧洗澡,洗衣服,然后开始加班,直到深更半夜才能上床睡觉……

每天这样超负荷地工作,工资收入却是单位里最低的。这让梁雯心里很不平衡。可有什么办法呢?别人毕竟是编辑或记者,干的是编辑部主业,自己做的只是辅助性工作,是为这些人服务的。除了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还有一件事让她特别烦恼。那就是她时不时得服从编辑部领导的安排,参加一些应酬活动,充当陪酒女郎。

刚到编辑部时,涉世不深的梁雯与同事们聚餐时,不小心泄漏了自己喝酒“海量”的秘密。结果,她就被编辑部领导盯上了。每逢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或者与兄弟报刊编辑部横向交流,到了吃饭的时候,领导就通知她参加——并非岗位职责需要,只是让她陪客人喝酒。天长日久,她俨然成了编辑部的陪酒女郎。

酒席上,领导一声令下,或者使一个眼色,她都得拼着命去喝。领导只希望她陪好客人,让客人喝得尽兴,完全不顾她的死活。她为此哭过好多回,但应酬一个接着一个,根本就没有办法推脱。

这不,今天《青年世界》编辑部有名人来访,梁雯中午又披挂上阵,喝得头重脚轻。

从酒店里回到编辑部,办公桌上的电话就响了。她抓起话筒,听不清对方在讲什么,更不知打电话来的人是谁,只好“喂喂喂”地一个劲地乱叫,让对方把说过的话再重复一遍。

“我是王加根,孝北县的王加根,以前在牌坊中学教过书的。”

哦,这次听清了,是她心目中的男神。

“不好意思啊,王老师。我今天中午陪客,喝高了,神志有点儿不清楚。”她难为情地解释道。

王加根迟疑了一会儿,然后告诉她,自己在武汉,问她这几天会不会外出,说他很有可能会在某一天到编辑部来看她。

“不外出不外出!欢迎王老师来编辑部。”梁雯一下子兴奋起来,“随时恭候光临!”

放下话筒,这个多情的女孩子激动万分,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在父母亲眼里,梁雯是家里四个孩子中最有出息的。只有她考上了大学,吃上了商品粮户口。师专毕业后又当上了教师,在黄陂县城工作,告别了穷乡僻壤,跳出了“农门”。父母亲都以她为骄傲,觉得她为家里争了光,为老人长了脸。

梁雯她爸年轻时,脑袋瓜子也很聪明,而且喜欢读书,还拉得一手好二胡。但他没有赶上好时候,上学时没学到什么东西,也没有机会考学,高中毕业后就在家里当了农民。他不甘心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跑出去当泥瓦匠,帮别人做房子。没找到活儿干的时候,就在家里织网打鱼,当过鱼贩子,还学过维修缝纫机。总之,梁雯她爸干过不少营生,为的就是养活家里的一大群儿女。

梁雯她妈年轻时也长得清爽,能歌善舞。虽然只上过小学,但她还是希望儿女们有出息。看到梁雯学习成绩好,后来又考上了师专,在四邻八乡成为美谈,妈妈对她尤其偏爱。妈妈把她上学时用过的课本、笔记本和作业本全部锁在一口大木箱里,放在床底下保存着。想念她的时候,就把这些书呀本呀拿出来,双手抚摸着,一页一页地翻看。看着看着,眼泪就会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梁雯她妈常说:“别人家的孩子考上学之后,就把旧书卖掉。我是绝不会卖的。我要把我家雯雯读过的书、写过字的本,永远留在家里,好好保存着。看到这些东西,我就会想起雯雯读书时的艰难,体会到考学是多么不容易。”

每想起这些,梁雯就眼泪汪汪的。

她停薪留职的事情,一直没有对家里讲——她是瞒着家人离开黄陂县城到外面闯荡的。如果父母知道她没有教书,知道了她现在的处境,不知该会有多么伤心!

三年前,梁雯的哥哥嫂子不愿意在农村呆,留下孩子外出打工,梁雯她爸妈的苦日子就来了。那个撕过王加根小说手稿的小家伙,依然顽劣调皮。虽然已经在小学读书了,但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还经常和同学打架。前不久,他在学校操场上与同学疯闹,结果把脑袋打破了,到医院去缝了十几针……

梁雯的弟弟和妹妹过得也不如意。

弟弟初中毕业后,到河南信阳租了间门面房,自己开店修手表。生意不好也不坏,勉强能维持生活,只是房租难以按月支付。房东是一对中年夫妇,见梁雯她弟老实本分,并没有过分地为难他。房东夫妇有一个女儿,与梁雯她弟年龄差不多。两个年轻人经常见面,谈天说地,眉来眼去,日久生情,水到渠成地走到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好景不长,两人在一起生活了没多长时间,就发现性格不合,没共同语言。据梁雯她弟讲,房东的女儿没读什么书,修养差,好吃懒做,又不知道关心人。夫妻俩经常扯皮吵架,闹得天翻地覆,打得鼻青脸肿。孩子自然也没有怀上,婚姻濒临破裂的边缘……

梁雯她妹只上完了初中,就回家务农了。这丫头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鬼迷心窍地爱上了她姨妈的儿子——她表哥。表兄妹属于近亲,是不能够结婚的呀!可两个年轻人不管不顾。双方老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想方设法阻止和劝说这对小冤家,结果丝毫也不起作用。已经坠入爱河的表兄妹,誓死也不愿意分开。他们甚至扬言,如果大人继续干涉他们的婚姻自由,他们就私奔!万般无奈,家里只得为他们操办的婚事,成全了他们。现在事情是办了,但双方老人还是提心吊胆的,害怕他们将来生出一个缺胳膊少腿的畸形娃娃。


页面连接:http://www.wtbuzsb.com/txt_0_xzsyz/uraeawey.html

搜书网 桃花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四库书小说网牛文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